当大四的生活即将来临时,许多同学就开始发愁了,在心理不断问自己:“我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吗?”甚至很多学生在低年级就开始担心就业问题。其实他们也并不是不优秀,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缺乏信心。常挂在他们嘴上的一句话是:“本科生,谁要啊?”其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人事部门曾经对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的用人单位需求仍以本科生为主。对本科生的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61.1%。其中国有企业占67.1%。所以说,盲目的担心大可不必。当然也不能盲目的自信,我们首先要做到就是认清自己。
一、自我定位
大学生首先要能够真确的,客观的认识自己。进行自我定位。自己的成绩是否优秀,等级考证的情况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硬件是否突出。还有,你了解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吗?你知道你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吗?你的爱好、特长、理想又是什么呢?所以说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再与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就可以确定大概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范围,避免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
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是学校出名,专业热门,成绩优秀,能力很强,荣誉证书一大堆就把自己的就业标准订的过高,非“大”(大学校、大企业、大城市)不去,非高工资不去。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自以为是。上海复旦大学信息工程系的王志伟在近千人的竞争中,被中国移动公司录用,有人问他取胜的关键是什么时,他说:“我从来没有把在复旦就读时的经历当作以后生存的资本……那只能证明你在那里学习过”。
有些大学生在选择单位时,期望值太高或职业太热门。不切实际地确定了过高的标准,因而导致求职失败。对于落聘者来说,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适当降低这些“高标准、严要求”,针对各自的特点与实际,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单位。有的单位具体情况不能兼顾你的要求,就要抓住主要矛盾。
当然,过犹不及,也不必过于低估自己,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因为自己的成绩或是某一方面不太好便过于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就业时畏首畏尾,不敢应聘好的工作单位。因此,只有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自己,才会为自己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乐乐,是bv伟德国际体育某专业学生,性格内向,不自信,平时做事怕被别人取笑。毕业时,当全班同学都在为找工作而四处参加招聘会,忙着投简历时,他却连简历都没有制作,父母为他着急,室友也劝他到招聘会去试一试,他却说:“我要成绩没成绩,要能力没能力,什么都不突出,有哪个单位会要我呢?”其实,他并不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英语四、六级都顺利一次通过了,计算机也过了国家二级,成绩虽然不算突出但也属于中上等的层次,而做事情也极为仔细认真。他之所以不去找工作,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在招聘会上碰壁,怕遭受打击,从而选择了逃避的方式。
二、认清市场需要
大学生择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因此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仅仅从自身去考虑是不够的,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自身的方面来考虑,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虽说现在就业市场从总体上来说是供大于求,但是具体到各个专业,情况还是不同的。如2004年的十大热门专业(计算机及其应用、市场营销、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财会、外语、医药卫生、师范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就业机会就多一些。因此,从网上查一下你所学专业的总体情况,对于你搞清市场需求还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专业情况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专业,但不同的学校就业情况也不会相同,所以,到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弄清楚你所学专业以前的就业情况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有助于你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标准,避免了就业的盲目。
三、认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都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中的职业之间的差距是在是太大了。这种差距一般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物质方面
一份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都渴望高薪高职位,50%以上的本科生认为自己的月薪应该在2000-4000元,而67%的用人单位则认为应该在1000-2000元,甚至26%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在1000元以下;50%以上的研究生提出的理想月薪为5000元以上,但是愿意出此价钱的用人单位仅占14%,15%的用人单位将研究生的月薪定在3000元以上,38%以上的单位将其定在3000-4000元。所以说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并针对自己的情况处理好这种差距,如果你条件不突出,就要适当地考虑降低自己地就业标准了。
(二)理想追求
大学生拥有着珍贵的青春年华,往往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设想,在学校里接受的思想也往往比较新。创新、反叛和前卫的意识也非常浓。因此,刚刚从象牙塔选出来的大学生们对未来的职业设计充满了超越现实的幻想。但是,大学生的这种单纯而又锋芒毕露的理想和追求往往被现实的残酷所粉碎。因为大学生们忽略了用人单位注重的是“能为我所用的”、“能出效益的”、“与单位目标相同的”人才,而不是那些追求实现自己理想的人。
“再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考虑吧,如果你愿意,就过来签吧。”
“……”
放下电话,文丽感到一阵疲惫:签吗?不签吗?这已经是第五个学校找她签约了,但文丽总是找理由拖延着,这并不是她难以取舍,五个学校都是非常好的学校,也不是她不愿意当教师,而是她还没有想好是否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文丽的父母都是老师,耳濡目染使她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所以再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师范学校一栏。
四年来,她一直向着这个理想而努力。大三实习时,文丽安排带初二的课程。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文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随时打断讲课,然后提出自己地疑问,甚至可以互相辩论。文丽一点也没有老师的架子,把自己放到与同学平等的位置上,不用说教而多用引导。
这种生动活泼的教方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都爱听她的课,有时候听着听着,有的学生还会鼓掌表示赞同。对于学生这种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文丽不制止,而是加以鼓励。结果,领导却找她,让她把握好尺度,不要太放纵学生。可是文丽认为这种上课方式学生接受起知识来非常快,并没有什么不好。
两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文丽也拿到了自己的实习评语——对文丽的实习表现很不满意。离开学校时,指导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她说:“学校认为好的教师是能使升学率提高,使学生成绩提高的老师而不是你所追求的那种教育方式,方式在好提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没有用的。然而,文丽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几个月下来,文丽先后应聘了五所省示范中学,经历过一系列的试讲面试后,无所中学对她都很是满意,都要和她签约。可是都对她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异议,并对她提出了改变的要求。文丽很是矛盾,这也是她迟迟没有签约的原因。毕业一天天的临近,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与各自的单位签了约,而文丽仍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其实,文丽对自己理想的执着是值得我们学习,但在社会生存都困难时,我又何妨不能暂时放下自己的理想。“先就业,再择业”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四、与父母的沟通
大学生择业问题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同时也是众多父母所关注的问题。因此,在确定自己的球求职标准时,可能会出现自己的标准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有些同学甚至会与父母在择业的观点上产生很大的分歧。
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父母和我们属于不同时代的人,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差异,往往不了解我们的实际情况。但是父母拥有的是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建议往往对我们很有帮助。即使父母的意见不合理不正确,我们也要学会认真的倾听并将自己合理的观点向父母解释,而不应该和他们争吵,因为毕竟父母是出于对子女的无私的关心和爱。